强制性国家标准GB 4943.1-2022 《音视频、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设备 第1部分:安全要求》 于2022年07月19日发布,并将于2023年08月01日实施。新版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将替代GB 4943.1-2011,GB 8898-2011。根据市场监管总局于近日召开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以下是新版标准GB 4943重要信息的介绍与解读: 一、标准的主要内容 新版GB 4943国家强制标准共分为10章、28个附录,适用对象是“音视频、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商务和办公领域内电子设备的安全要求”,涵盖生活中常见的音响、电视机、计算机、打印机、手机以及配套的充电器等产品。新版GB 4943国家强制标准将危险源进行了分类,分别为:电引起的伤害、电引起的着火、有害物质引起的伤害、机械引起的伤害、热灼伤、声光辐射6类危险源,对这6类危险源提出了对应的安全要求和测试方法,并运用安全工程原理对不同危险源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使得该标准结构更为合理、内容更加清晰、使用更加便利。 二、新旧版标准的差异 和现行国家标准相比,新版GB 4943国家标准将代替以前的GB 4943.1-2011《信息技术设备 安全 第1部分:通用要求》和GB 8898-2011《音频、视频及类似电子设备 安全要求》两项强制性国家标准。相比于之前的标准,新标准主要有以下差异: ■ 一是标准适用范围不同。新版GB 4943国家标准将合并上一版的GB 4943.1-2011和GB 8898-2011两个标准的适用范围,涵盖了音视频设备、信息技术设备、通信技术设备三大类设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电子产品”。新版GB 4943国家标准更加顺应设备不断融合的发展趋势,覆盖三大类设备范围,给出了统一的安全框架和最小安全基线要求。因此,新版GB 4943国家标准能够更好的符合当前行业发展需要。 ■ 二是提出了能量源分级和人员分类。新版GB 4943国家标准对产品的能量源进行了分级,依据能量源所能造成的伤害程度划分为“不疼痛,但可以感觉到”“疼痛,但不引起伤害”以及“引起伤害”三个等级。例如对电子产品中功率等级(能量源等级)更高、更易因发热而着火的部位,要求采用防火等级更高的材料进行防护。该标准还根据日常接触这些产品人员对危险的认识和应对能力,将对应的人员划分为三个类别,不同类别人员对危险的认识和应对能力不同,因此对不同人员和不同能量源等级分别采用了不同的安全防护措施。对那些可能对没有专业知识的人员造成严重伤害的部位采用双重安全防护,而同样的危险对于专业技术人员只要求采用普通安全防护。新版GB 4943国家标准采用的能量源分级、人员分类和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等级的安全防护措施的设计更加科学合理。这样既能够保障安全这条底线,又能防止因过度防护而导致的功能降低和成本上升。 三、与国际标准的差异 新版GB 4943国家标准修改采用了国际标准IEC 62368-1:2018第三版,同时基于我国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及供电系统等实际情况,在深入调研与试验验证的基础上引入了我国的技术差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 一是基于我国建筑物供配电条件的特殊性,电子产品无法完全依赖建筑设施中的保护装置提供保护,在新版GB 4943国家标准要求采用了更严格的安全防护措施,要求电子产品自身需要具有相应的过流保护装置以及保护地和信号地需要采取隔离措施等。 ■ 二是基于我国地理条件的特殊性,加入了安全要求的技术差异。例如,国际标准主要是针对海拔2000m以下的地区制定,而我国有接近三分之一的国土面积海拔在2000m以上,并且有大量人口居住。那里空气更为稀薄,更容易发生电气击穿,进而造成电击伤害。为了高海拔地区的人民群众也能安全使用电子产品,新版GB 4943国家标准要求在设计、制造电子产品时,对空气绝缘进行加严要求。 ■ 三是基于我国气候条件的特殊性,加入了安全要求的技术差异。考虑到我国有广大地区是热带气候,该气候下的高温高湿会降低材料的绝缘性能,新版GB 4943国家标准充分考虑这种热带气候带来的影响,引入了相应的技术差异,保障了我国热带气候地区消费者使用的电子产品的安全性。 信息来源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 |